历史哲理故事:贫穷和富贵 ★★★ 第三个典故是“买臣见弃于其妻”。西汉儒生朱买臣家贫,靠砍柴为生,好读圣贤书。朱买臣读书有些与众不同,不仅是感情充沛、声调铿锵地朗诵,而且极具华彩乐章:音调高低有致、节奏缓疾有序、强弱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分明,估计比流行歌手李春波《一封家书》的旋律性要强得多。四十多岁的人了,不仅嗓子相当的好,中气也十分地足,每次采樵归来,肩挑一担柴,手握一卷书,摇头晃脑、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朱买臣的老婆崔氏也挑着一担柴紧随其后,因见路人掩口窃笑,觉得很丢面子,于是多次提示老公注意点形象,不要这样癫狂。可是,崔氏愈是劝阻,他的嗓音愈是嘹亮;愈是遇见人多,他唱得愈是来劲。崔氏又气又急、又羞又恼,在屡劝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向朱买臣索取休书。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会大富大贵呢,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我也苦了大半辈子,等我富贵之后还要好好地报答你呢。”但是,这位脸皮薄的崔氏一天也不愿意再等了。当然,她也不相信朱买臣五十而能富贵:“象你这样的人,最终只会饿死在山沟里,还能富贵?”因而强索休书之后改嫁一屠户。世事难料,没想到朱买臣五十岁那一年真的富贵了,汉武帝刘彻任命他为会稽太守,并对朱买臣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其实根本无须汉武帝提醒,朱买臣心中早就铆足了劲要回老家好好地显摆显摆。于是新任太守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腰系白玉带、足蹬粉底靴、手捋三绺须、面露得意色,岿岿然端坐于八抬绿呢大轿之中。前面是鸣锣役夫鸣锣开道,笆斗大的苏州锣一锤十三托,声音低沉而令人悚然;随后是高举“肃静”、“逥避”、“正堂”、“钦命”等警告昭示牌的高帽衙役,阵势威严而令人生畏;继之以手执上圆下扁、半红半黑的“水火无情棍”,凶神恶煞般驱赶“闲散人等”的黑衣皂隶,面目可憎而令人侧目;后面是奴仆家丁、胥吏佐杂一大帮紧密相随,真是前呼后拥、左扶右持,一路呼啸、地动山摇:朱大老爷八面威风、十分体面地回乡“视察”了——历史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八抬轿子早已换成了高级轿车,衙役鸣锣开道也已改为警车鸣笛开道,水火棍虽然无情,却不及电警棍威力无穷。
再说已经嫁作他人妇的崔氏听说前夫居然做了大官并已回到家乡了,于是也跑来妄想“认亲”。其实,朱买臣这次故乡之行的意图很明显,其一是炫耀于故人、显荣于乡里:让你们这些乡下人看一看,当初瞧不起我这个砍柴的,经常在背后笑我是呆子,现在怎么样?其二,也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官威,羞辱前妻:愚蠢的女人,竟然觉得跟我在一起丢人,宁愿嫁给杀猪佬,真是有眼无珠!叫你后悔莫及——小人乍富的心态、穷酸得志的嘴脸。可怜这个崔氏女愚钝无知,前来自取其辱。不过崔氏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她那个粗鲁的屠户不懂怜香惜玉,结婚后对崔氏非打即骂。可能是杀猪杀惯了,一切活物在屠户眼中都象嗥嗥待宰的肥猪。怎不?前几天张屠户喝了几碗黄汤马尿,又拿出杀猪刀挥来舞去的,吓得崔氏赶紧逃离家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暂且寄居于好心的王妈妈篱下。正当走投无路之际,恰好听说前夫衣锦还乡了,崔氏心中自然萌生一丝期望:“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恩似海。”好歹也作了一、二十年的夫妻,想当初跟着这个穷酸受了半辈子的苦,如今他发达了总会念一念旧情吧?然而,崔氏此举正中朱买臣之下怀——扬眉吐气、洗辱雪耻的机会来了。在崔氏一番频频自责、苦苦哀求之后,朱买臣眉也扬够了,气也吐完了,于是对崔氏说:我将一盆水泼到地上,如果你能收回于盆中,我们便复婚!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崔氏后来被逼自缢而死。
一个人在穷困落魄之时,村夫愚妇、庸人孺子都可以欺辱他,父母妻子也可能轻视他。而一朝得志则意气满怀、踌躇满志;旁人也一改常态而笑脸相迎、谦恭相待。正如苏秦面对父母妻嫂“前倨后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发的感慨:“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势位富厚”——这就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动力,蠕蠕群小干谒钻营的目的。
上一页 [1] [2]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