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聪明出格讨人嫌 ★★★ 本故事节选自《煮酒论英雄——中国四大美人随想录》 ,海天出版社授权,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本站及图书。
为什么象苏东坡、诸葛恪、杨修这么聪明的人遭人忌恨、甚至连命都保不住;而象猪八戒、李逵、刘姥姥这样的人却如此令人喜欢?其原因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聪明人。
一是不愿意别人比自己聪明。如曹操之对杨修、孙亮之对诸葛恪。即使不如曹操、孙亮这样聪明的人也不愿意与聪明人在一起,“武大郎开店”,与蠢人在一起没有压力,能够显示自己的聪明。据说法国巴黎曾有这样的“公司”:出租丑女陪同那些富家太太、小姐们一起逛商店、游公园。因为这些太太、小姐们虽然长得不漂亮,但是在这些丑女们的反衬之下,她们也就显得熠熠生辉了,这就是所谓的“陪衬法”。
二是不愿意与聪明人打交道。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第一、聪明人能明察秋毫、洞悉一切。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不是白璧无瑕、冰清玉洁,每个人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隐私以及不足之处,明察秋毫即招人忌狠。春秋时,晋国有个名叫谷雍的人很聪明,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突然指着一个人说他是小偷,抓回去一审问,果然是盗贼。大臣荀林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谷雍说:“我观察他的眼神,见货物有贪色;见市人有愧色;听说我来了面有惧色,所以我断定他是盗贼。”当时晋国饥荒多盗,于是国君让谷雍负责捕盗之事。大夫羊舌职知道后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谷雍死矣!”此话说后不出三天,谷雍即在郊外被数十名盗贼所杀。世人虽然并不都是盗贼,但却有盗贼一样的心理:即心中隐私不愿为人所知;世人虽然不会象盗贼一样置谷雍于死地,但对于“智料隐匿”者却必定是心怀忌恨,假若无须自己动手而能令其无疾而终,那是绝不会怜才惜命的。因此,著名哲学家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史记•孔子世家考》)谷雍正是由于“发人之恶”而最终送命。
第二、聪明人往往爱认真。唐代宗李豫曾对亲家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凡事较真即获罪于人。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被困二十多天没有饭吃,开始还能鼓琴自乐、与众弟子大谈“君子固穷”之类的话聊以自慰。然而,精神毕竟不能代替物质,到后来饿得头昏眼花、腿肚子转筋,不得已只好打发弟子仲由出去“化缘”。仲由来到一家饭店说明来意,掌柜的说:“既然你是圣人的弟子,那我考一考你,倘若真有学问,我免费招待你们一餐。”于是写了一个“真”字。仲由说:“这还不容易?三岁小孩都认识,‘真’字呗!”掌柜的说:“你还敢称是圣人的学生?就这么点学问,还想吃饭?给我乱棍打出去!”仲由回去之后,如实地向老师汇了报,于是孔老夫子亲自出马到了饭店。掌柜的还是象第一次一样写了个“真”字考这位学问家。孔子说:“这还不容易?这不是“直八”吗?”掌柜的一听哈哈大笑:“果然是圣人,学问大得很!”于是赏了他们一个酒足饭饱。这一下仲由纳闷了:明明是“真”字,怎么成了“直八”?孔子说:“如今的世道不能‘认真’,认真就要饿肚子啊!”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属于极聪明而又太认真的人,所以在荣、宁二府上上下下三百多口人之中,除了贾宝玉之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极无人缘。“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连她的外祖母——当初把她看作“心肝儿”的老祖宗贾母后来也不喜欢她,说她“命薄”。因此,她只能在“潇湘馆”孤芳自赏、葬花自怜。偌大一个荣国府,她死的时候只有一个贴身丫环紫鹃陪伴着她。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熟读史书、穷究天人之理,联系自己的宦海沉浮、人生阅历之后,深有体会地总结出了“难得糊涂”四个字。
[1]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