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经理人之家首页 文章中心 下载中心 图书中心 培训中心 去论坛逛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历史哲理故事:贫穷和富贵
作者:黄桂成 文章来源:www.manager365.com 更新时间:2007-5-18

本故事节选自《煮酒论英雄——中国四大美人随想录》  ,海天出版社授权,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本站及图书。

人格渐卑庸福近

自古以来,凡是歌舞升平的应景之作,能够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据不才陋见,唯有明初被刘伯温称为“当今文章第一”的宋濂奉旨写的《阅江楼记》得以流传至今。该文虽是为朱元璋歌功颂德,但其以景论情,将不忘居安思危、关心民众疾苦的殷切希望不着痕迹地融入颂扬之中,且语言高度精练、构思奇特巧妙,这是它得以流传后世的主要原因。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了一句大实话:“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绝大部分人写作都是为了混碗饭吃。虽然同样称为“饭”,但有的是粗茶淡饭甚至于红薯稀饭,有的则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为孟尝君营造狡兔三窟的冯谖刚投入孟尝君门下时被列为下等食客,心中很不服气:那些只会学几声公鸡啼叫、只会象狗一样逾墙钻穴偷东西的人都享受上等食客的待遇,而象我这么有本事的人却只有粗茶淡饭,岂有此理?于是多次弹铗长歌:“长剑呀我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啊!”“长剑呀我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啊!”最后终于得到“食有鱼、出有车”的生活待遇。吴王姬僚虽然贵为王侯,但其美味也仅仅是鱼。公子光令刺客专诸学了一手烹鱼绝技,假意邀姬僚来家中享用。专诸于鱼腹中暗藏利刃,借献鱼之机突然出手刺杀了姬僚。可叹吴王僚连鱼香气味还没有闻到便一命呜呼了。郑灵公得到一只大王八,不忍独食而遍飨群臣,却因未满足公子宋的口福而招致杀身之祸。南朝宋明帝的要求更低,只要有咸鱼吃就很高兴了,由于长食不辍以至于送命……唉!这些人真是一些没有见过世面、土得掉渣的土老帽,枉担了王侯将相之名,仅仅是几条微不足道的鲜鱼咸鱼、乌龟王八就能令他们食指大动、胃口大开,甚至于送了命,这也太不上档次了吧?如今的富豪高官们一席酒宴数万金已是稀松平常的事,草鱼咸鱼、乌龟王八哪有资格上席?鲍鱼海参、龙虾鱼翅也早就觉得索然无味了,因此有人突发奇想吃起了金子(此人可能想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其实古代帝王早已抢占先机服用过“长生不老”的“金丹”)。如果自惭形秽、朝思暮想能够达到这种现代上流社会的生活水准,那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则是最有效的捷径。有道是:“文格渐卑庸福近”。同样道理,人格渐卑庸福也不远了。

《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国,在秦王面前极尽吹捧谄媚之能事,很得秦王欢心,于是被赏了一百辆车。曹商回到宋国后遇见了庄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沾沾自喜、炫耀于庄子之前:“身居穷乡陋巷,织席贩屦、困苦窘迫,饿得脖子细、脸发黄,我可受不了那种苦;但是,见到万乘之尊的君主,便能得到百辆车,这才是我的所长。”庄子回答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你可能是为他吮痈舐痔吧?不然怎么得了那么多车?”

富贵而归故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重“庸福”的人,古往今来的确十分罕见。宋代文坛首领欧阳修在其《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写道:“仕官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里,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该文意在颂扬当时的宰相韩琦。韩琦曾与范仲淹共同推行“庆历新政”,功绩显赫、名重一时,被封为“魏国公”,但他却不以威风排场为荣,而志在“德被生民,功施社稷。”他在家乡相州担任知州时特建“昼锦堂”以明其志。欧阳修对此极为赞叹,引史为证,以三个炫耀富贵:“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的典故反衬韩琦不同凡俗之品性和心态:

第一个典故是“富贵而归故里”。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拉开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江东项羽实力最大,率军占领咸阳、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后,自封为西楚霸王。有人劝他在关中成就霸业,而项羽认为自己当了大官,急于想回老家显示一下,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荣华富贵了,如果不回老家让故人们知道,就象身穿漂亮的锦绣衣服而夜晚行走,谁也看不到。所以后世称做了大官而回故乡为“衣锦还乡”。

第二个典故是“季子不礼于其嫂”。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认为当时七国之中,以秦国最为强大,为了“取卿相之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而以“连横”(与秦联合攻击他国)游说秦惠王。无奈“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口水也说干了,貂皮衣服也穿破了,黄金百斤也用完了,而秦惠王只是很客气地说:“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一声体面的“逐客令”将其赶出了咸阳城。

当苏秦挑着行李,“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破衣滥衫、含羞带愧地迈进家门时,父母板着脸不与他寒暄答话;妻子坐在织布机上正眼不瞧地织她的布;嫂子坐在那里岿然不动,也不为他做饭——用现在的新词汇来说:“当他是透明的。”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闭门精研细读太公之《阴符》篇,思辨分析天下之纷争势,“锥刺股、头悬梁”,苦学一年以后,学问大长,自信“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认为凭现在的本事,取富贵如囊中探物。因怀恨以前秦惠王不理会自己的“连横”游说,另外也怕再次碰钉子,所以这次决定以“约纵”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果然,凭其三寸之舌,首先游说燕、赵即大获成功,赵王拜苏秦为相,并封其为“武安君”;同时给他“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前去游说联络其他四国。当他游说楚国成功、返回赵国途经家乡洛阳时,旌旗导向、鸣锣开道、高车驷马、前呼后拥,仪仗队伍绵延二十多里。当地百姓奔走相告,围观者啧啧称叹;“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注:打扫房子、清扫道路),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特别是苏秦之嫂,老远便对着小叔子的车乘“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即象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身子缩成一团跪伏拜谢。苏秦洋洋得意地对嫂子说: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又这么卑恭?嫂子倒也是个爽快人,回答得干脆利落:“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 - 2008 Manager365.Com

合作洽谈 站长:知行经理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