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愚蠢聪明孰是孰非 ★★★ 本故事节选自《煮酒论英雄——中国四大美人随想录》 ,海天出版社授权,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本站及图书。
愚蠢聪明孰是孰非
如此说来,聪明果真不如愚蠢?也不尽然,“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万物之灵的人类就是因为聪明才得以主宰世界。世界最终还是聪明人的世界。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该聪明则聪明,该愚蠢则应该“愚蠢”。
据《庄子•山木》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有一天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到一个伐木者站在一棵树下端详半晌然后离开了。庄子问他为什么不砍这棵树?伐木人说:“这棵树不成材,没有用。”庄子有所感悟地对他的学生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反而能终其天年。”师生二人下山来到一个朋友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朋友吩咐童子杀雁待客。童子问主人:“一只能鸣,一只不能鸣,请问杀哪一只?”主人回答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学生问庄子:“老师昨天说山上的树木因为无才而能保全性命;但您朋友家的雁却因为无才而丢了性命。先生您认为人到底应该有才还是无才?”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才与无才之间,当需要才时就用才,不需要才时就不用才。”
乐不思蜀的刘禅
三国末期,蜀汉被曹魏所灭,后主刘禅“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洛阳。有一天,晋王司马昭举行宴会招待这位亡国之君,并在宴会中故意上演蜀地歌舞。蜀国旧臣触景生情、尽皆堕泪,唯有刘禅面露喜色,嘻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西蜀老家?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过了一会刘禅起身更衣,他手下旧臣卻正也假装更衣跟在后面,悄悄地对他说:“陛下如何回答不思蜀呢?等一会如果晋公再问您想不想家,您就哭着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每念及此,则伤痛不已,没有哪一天不想念。’这样晋公就可能放我们回去。”回到宴席上,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想不想老家?刘禅照卻正的话说了一遍,然而,不管怎样使劲也挤不出眼泪,于是便将双眼紧闭,脸上装出哭泣的样子。司马昭笑着说:“怎么你说的话和卻正说的一模一样?”刘禅立刻睁开眼睛惊奇地问:“正是卻正所教,你怎么知道啊?”说得魏国众大臣哄堂大笑。司马昭会后对手下人说:“一个人无情、愚蠢到这样的地步,即使诸葛武侯再生也难以辅助,更何况是才能远不如诸葛的姜维?”于是对这位阿斗毫无防范之心,封其为“安乐公”,任其安安心心、快快乐乐地在洛阳终老天年。
问君能有几多愁
同为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则与刘禅相反。李煜虽然治国不行,但却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宋人高晦叟在《珍席放谈》一书中说:“江南李后主善词章,能书画,尽皆臻妙绝。”高晦叟距李煜时代不远,所言可信度比较高。李煜的书画未见传之于世,难窥其貌;但从其所存诗词来看,绝对可称为五代之冠。尤其是他的词,其语句之清丽、格调之绮婉、音韵之和谐、意境之深邃,可谓空前绝后。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南唐被宋所灭之后,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幽居汴京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凄苦日子。想当初在金陵当皇帝——虽然是偏安一隅,但也是皇帝——那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惬意?昔日的万乘之尊,今日的阶下之囚,回首往事、忆昔当年,怎不令其痛彻心肺、伤感万分?我们从李煜留存的四十首词中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态,试选几首与诸君共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江南》:“多少泪,睑断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不愧是传颂千古的名句,的确是写得美极了,哀怨凄惋,将其亡国之恨、失家之痛、离别之愁、孤寂之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宋人黄昇在《花庵词选》中评论:“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不过,他虽然知道“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的道理,却不但要说,还要写出来。因此,《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据《乐府纪闻》载:后主归宋后,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过四十二岁生日之时,在寓所命故伎歌舞演唱这首《虞美人》,宋太宗赵光义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词甚为忌恨,觉得他“贼心不死”,于是命赵廷美将其毒死。
用才不当失性命
两个亡国之君,一愚一智、一生一死,结果截然相反。刘禅因为“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而李煜却是由于有才而命丧无常。其实严格地说,李煜的丧命并非因为“有才”。愚意李煜之死一是用才不当。作为皇帝来说,他的主业当然是“治国平天下”,可是他不务正业,将聪明才智、时光精力全花在诗词书画上面,正如宋人蔡絛在《西清诗话》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的话:“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我虏乎?”如果李煜以作诗的才能和劲头来治理国家,内修德政、外饬武备,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成为中兴之主也未可知,又怎么会成为赵匡胤的阶下之囚呢?二是聪明有限。这一点与杨修相似,如果真是很聪明,作了亡国之君后能够觉悟过来,明白自己的身分和处境,从此装痴作傻也可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余年、了却残生。正是由于其用才不当而失帝位,聪明有限而失性命。
[1] [2] [3] 下一页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