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韩信功高震主惹祸端 ★★★ 本故事节选自《煮酒论英雄——中国四大美人随想录》 ,海天出版社授权,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本站及图书。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古语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徵之言而当机立断,最终命丧玄武门。汉初的大军事家韩信当初也是因为没有听从谋士蒯彻之言当机立断,最后身首异处、魂断未央宫。而蒯彻被刘邦抓起来以后也是这么说:“韩信那小子不听我的话,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他听从我的劝告,陛下怎能夷他三族?”
经过四年的汉楚相争,刘邦依靠手下的“功人、功狗”消灭了项羽之后,便逐渐地将目标转向了异姓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一切成功的统治者惯用的手法。想当初,刘邦大封功臣时曾经对天发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只有黄河变得象衣带那样窄,泰山变得象磨刀石那么小,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剥夺你们的爵位——君主的话,包括他对老天爷一本正经发的誓言在内,如果也能相信,那真是如香港市井俚语:“母猪也能够上树。”
异姓王的重点在于齐王韩信(后被贬为淮阴侯),因为韩信太厉害了,在对付项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简直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当初是要利用他对付项羽,现在项羽没有了,留下这个能人岂不令刘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吗?韩信手下的谋士蒯彻在项羽尚未灭亡之前就预见了这一点,在项羽日暮途穷、派武陟策反韩信无效的情况下,蒯彻又费了几天的功夫,披肝沥胆、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韩信:“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同时以春秋时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的故事提醒韩信:“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并且一再告诫他:“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这个韩信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单纯幼稚的赤子迂夫,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显露出十足的书生迂阔之气。所谓书生之气就是不知人心险恶,缺乏防人之心。另外,读书人即使有本事也只能、同时也情愿为人所用;而流氓虽然没有本事,却可以驱使有本事的人。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是只愿当伙计而不愿当掌柜。当然,最好是当个能管小伙计的大伙计,即所谓“宰辅”,如王夫之所言:“宰相之重,仕宦之止境也。”当了宰相也就打止了。还有一点,读书人极容易受感动,你对他好一点,他会感恩戴德一辈子。诸葛亮为感激刘备“三顾之恩”,面对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穷尽毕生之精力,硬是要累到死才算完。这个韩信也是如此,蒯彻为他多方列举历史教训,深入剖析天下大势,从历史到现实反复陈说利害关系,并反复提示:“愿足下孰虑之。”“愿足下详察之。”但韩信始终抱着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不放,说什么:“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以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韩信大概是青少年时期饿怕了,心有余悸。因此只要汉王有饭给他吃他就心满意足、什么都不想了。于是他没有听从蒯彻的劝告另起炉灶、自立为王,结果被吕后和萧何合谋骗到未央宫处以“腰斩”之刑。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韩信一生颇具戏剧性,后人戏称:“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韩信由于受过“胯下之辱”而一直被人所轻视,原来在项羽手下不得志,改换门庭投到刘邦手下之后,虽然多次向相国萧何推销自己,萧何亦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国士,因此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出身并不高贵的刘邦却以韩信出身低微、曾受过胯下之辱为由拒绝重用。韩信一气之下,身背宝剑、跨上青鬃一路奔出了东门,说要回老家去种地。正当他磨磨蹭蹭、走走停停时,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并以全家性命担保,极力说服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从而成就了韩信一世英名。但是后来又是这个知己把韩信骗到未央宫。如果没有萧何出面,韩信是不会去自投罗网的,加之刘邦当时在外征讨陈豨,也使韩信放松了警惕。当韩信进入未央宫,吕后一声断喝,预先埋伏的武士一拥而上将他捆起来时,这才发现“好朋友”萧何早已无影无踪了。后人叹息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直引为知己的“好朋友”萧何会暗算他。同时也没有想到吕雉这个女流之辈会如此凶狠。问题往往出就出在“没有想到”。孙子兵法称之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韩信登台拜将之后第一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典型用法。这个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曾以此兵法杀得项羽胆战心惊、片甲无存。然而,没有想到“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没有想到大半生驰骋于万马营中,最后却死于妇人之手。因此韩信懊悔不已:“吾悔不用蒯彻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幼年丧亲,不善生计,无以为食。可能是想钓点小鱼小虾充饥,或许是想学姜太公渭河垂钓,所以他经常坐在河边钓鱼。孤家寡人,没有人送饭,再说家中也无饭可送。因而韩信常常是整天没有进食,饿得口吐酸水、眼睛发黑。一位常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见韩信可怜,于是经常供他饭吃。韩信长期饿肚子,现在赖漂母之力得以解决口腹之患,因此十分感激地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然而,人穷话也不值钱。漂母听了他讨好的表白之后心中老大的不高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想得到你的报答吗?”漂母当时心中看不起韩信,肯定将他的许诺当作了痴人说梦。俗话说得好:“量老莫量少”。孔老夫子亦更为斯文、详尽地表达过该意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 [2] 下一页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