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文化中的毛泽东思想 ★★★ 摘自《华为的企业文化》 海天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书名和本站。
在中国办企业、搞管理不能不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思想,而研究中国式的管理又不能不讲毛泽东思想。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首先在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地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毛泽东思想对于当今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最大启示,也正在于毛泽东思想在形成过程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中国化”的思维方法。毛泽东曾多次撰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在毛泽东的思想里,没有绝对真理,没有绝对权威,没有形而上学的教条,有的只是矛盾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矛盾,在实践中解决矛盾。企业经营也无非是由一系列的矛盾组成,管理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转化矛盾、解决矛盾。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底色上都有很浓重的毛泽东思想的影子,虽然一生倡导计划经济,但是不可否认,毛泽东仍然是众多中国企业家内心崇拜和模仿的人物,是指引他们在市场的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明灯。
华为是一支军队,华为诞生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就使得生存成为了华为的首要目标。熟读毛氏兵法的任正非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带领华为活了下来,并且壮大成今天的通讯设备供应巨头,靠的正是毛泽东的战争理论。任正非把华为建设成了一支军队,一支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特种部队。
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是军事指挥员驾驭战争的一种指挥艺术。综观古今战争,大凡名将用兵,其制胜力无不包括审时度势的因素。所谓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实质上就是审时度势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思维方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困难的时期,能够充分认识自身情况,深入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迷信、不盲从、找出规律,结合自身和外界的特征,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决策。
市场就像一条变色龙,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商场的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对于一家企业的指挥员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审时度势,料敌料己,掌握市场变化规律,把握市场的消费趋势;要能够审时辨机,因势制敌,出新招数,出新战术,完全可以以劣胜优。这话很有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的‘运用之妙’”。而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忠实信徒,任正非也很善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随机应变,常能以打破常规的行动争得战场上的主动、战斗力上的领先。所有人都在大城市争夺已近饱和的基础通讯设施市场的时候,任正非却让华为人转变观念,转向没有多大竞争,却有很大潜在市场的农村乡镇,一举掌握了主动。
可以说,战场上任何有利态势的形成无一不是靠指挥员的聪明才智正确地审时辨机、驾驭形势而实现的。只有做到审时度势,具有审时辨机的慧眼,具有驾驭形势、果断决策的魄力和应变力,才能措置裕如地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主动出击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一个极其严整的理论体系,既包括战略防御思想,也包括战略进攻思想。虽然其专门撰文集中论述过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并且在反围剿战略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他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极好地体现了他的战略进攻思想。
积极防御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战略进攻思想不重要。毛泽东曾经指出,战略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没有战略进攻,就无法达到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在商战中,防御与进攻同样是相互统一、互相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实行积极防御,不是单纯进行防御,而是防中有攻,战略上防御,战役战术上进攻;防后有攻,防御必将转为反攻和进攻。与战略防御思想一样,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战略进攻思想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不管是最初的在全国各地打游击战,还是最后世界范围内的攻城拔寨,华为的企业文化给人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咄咄逼人,极具进攻意识,几乎所有和华为交过手的企业都会深切的感受到华为员工那股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攻击性。这种百折不挠的进攻在企业里边看到的不少,但始终能够坚持的却少之又少,不管是联想、方正,还是紫光、清华……这些企业创业之初的进攻都极具攻击性和杀伤力,但在面临国际市场后的茫然导致了他们的挫折。
和这些企业不同,华为在开辟国际市场的同时,再次巧妙的运用其在国内市场的轮回——继续使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是非洲、东南亚、西亚等相比较欧美“城市”的“农村”,然后再大举进攻欧美,以及以欧美市场为代表的思科等国际企业。
作为一个让积弱百年的中国迅速崛起的毛泽东思想,无疑是这个民族内心的“魂”所累积,作为中国的企业应该不仅仅在某一阶段去学习它,而是要在每一个阶段有思考的融汇它。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魂魄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去实践,去贯通。
[1] [2] 下一页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