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迎接未来挑战 ★★★ 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 约翰拉特里奇建言:
中国的贸易顺差绝大部分来自中美贸易,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与平衡中美贸易、处理中美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在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拉特里奇看来,美国在某些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会出台一些“最坏的政策”。中国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体系,不能轻易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改变那些能够真正保护自身利益的政策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被放在2007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会议着重指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传统上中国的对外经济目标主要是指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仅仅几年前,我们还经常从媒体上听到或者看到这样那样以出口、创汇、顺差创下新高为荣的话。如果在这样的语句里套用2005年或者2006年前三季度数据的话,人们又会看到更多的新纪录。但是如今这样的数据听起来已经多少有些令人担忧了。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在增强中国国力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现在的含义则是指中国要解决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
中国的贸易顺差绝大部分来自中美贸易,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与平衡中美贸易、处理中美关系密不可分。根据海关总署2006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2006年前9个月中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2.2亿美元,接近2005年全年的水平。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则高达2016亿美元。
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导致美国政府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由美国财长保尔森率领的代表团一行来华访问期间,再次就这两个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就在保尔森来华访问的前一周,《经济》记者采访了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约翰·拉特里奇(John Rutledge)。
在拉特里奇看来,保尔森此行主要是在国内政治压力下来华制造一些“噪音”而已;他认为,人民币迅速升值不可取,与之相比,尽快促成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性才是关键。他同时提醒中国要谨防来自美国的短期投资的热钱。他还说,中国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体系,不能轻易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做出改变。
拉特里奇是两任美国总统(里根和小布什)的经济顾问,其中在里根时期参与起草了第一年的国情咨文报告,是1980-1981年里根经济框架的主要缔造者。在布什政府时期,他又参与了美国政府的税收制度改革。他还担任过英国政府、爱尔兰政府以及科威特政府的经济顾问。这些经历决定了拉特里奇能够从国家的高度和宏观的角度看待经济问题乃至国际经济关系。
约翰·拉特里奇和他的好友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及罗伯特·蒙代尔一样,是一位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他曾在土伦大学(Tulane University)和克莱蒙特·麦金那学院(Claremont McKenna)教授经济学。他创办了克莱蒙特经济研究院,在担任董事长的20年中,到许多国家讲授金融和战略。但是,他在看待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却没有像大多数自由市场经济学家那样主张人民币大幅升值。
除了经济学家,拉特里奇还是一个大老板,一位卓有成就的投资者。他是拉特里奇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掌握着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资金。他曾经担任过1000多家公司的经济顾问,也是许多证券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提醒中国要对来自美国的共同基金的投资保持警惕,不要用这些热钱去建造“半座桥”。
可以这么说,拉特里奇是那种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比较清楚地看待中美关系的人。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