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钢丝:跨国企业危机管理的通病 ★★★ 企业危机已经不是陌生的字眼,无论对于国内的企业还是像佳能、柯达等跨国公司。但是企业危机管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目前还依然比较陌生。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显得很被动和仓促,正如柯达北亚区掌门人叶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的,柯达在整个“质量门”事件中犯下了“缺少沟通”的错误。
当笔者撰写本文的时候,关于跨国公司的危机再次扑面而来,东芝、NEC、惠普、富士通等品牌笔记本电脑质量不合格而被浙江省工商局叫停。但是这几家公司在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内各大媒体曝光的时候,却一个个都保持着缄默,没有一家企业积极面对公众。结合相关案例,笔者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在此做一些简要点评。
态度,还是态度。“首先清楚地说明你并不了解全部情况,然后迅速将你知道的说出去。你一定要懂得,问题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自行得到改善。”这是沃伦·巴菲特对企业处理危机的忠告。诚如其言,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任何推脱、搪赛和不负责任的言语和行为,只能会使企业危机迅速蔓延和扩大,对解决危机与事无补。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消费者并不一定是在刻意与企业方“刁难”,更多是对企业的态度的“忍无可忍”。因此,在企业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某种意义上是态度决定一切。
既然佳能S1IS型号数码相机本身存在着质量缺陷,就应当承担起企业的责任,就相关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与广大用户、与新闻媒体沟通,必要的时候要向消费者致歉,毕竟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甚至可能是损失。但是佳能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因此才有了“由于沟通不畅,该公司在处理此事件时与消费者产生了诸多误会”的反思。
沟通是解决危机的唯一通道。危机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如果不进行危机沟通,则小危机则可能变成大危机,对组织造成重创,甚至使组织就此消亡。为此,在拙著《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一书中,笔者曾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论述危机沟通的意义和方法。佳能和柯达两公司,因为缺少有效的沟通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甚至使品牌美誉度受损,影响了业务拓展的效用。
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方应该遵循沟通的“八大原则”:1、事实:向公众沟通事实的真相;2、第一:率先对问题做出反应,最好是第一时间;3、迅速:处理危机要果断迅速;坦率:沟通情况时不要躲躲闪闪,体现出真诚;4、感觉:与公众分享你的感受;5、论坛:公司内部要建立一个最可靠的准确信息来源,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以便分析判断;6、灵活性:对外沟通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关注事态的变化,并酌情应变;7、反馈:对外界有关危机的信息做出及时反馈。
国内监管制度缺失,助长跨国企业“傲慢”。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我们在审视和检讨跨国公司危机应对不足的同时,也应该对我们国内的法律环境、监管制度作一些检讨。不可否认,有些跨国公司的反应确实存在着对国内消费者的傲慢,以及跨国公司自身层级复杂、机构臃肿、反应缓慢的成分在里面。
但同时,我们自身的法律制度和规章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处罚标准不无关系。再加之监管能力和力度的不到位,也多少为跨国公司的行为提供了注脚。在西方国家如果产品存在着自身缺陷或者安全隐患的,如果企业不及时召回,那么可能会面临着重罚,若是中小企业就有可能倾家荡产。但是在国内,我们没有这样的法律依据。佳能的反应是什么呢?“由于不涉及人身健康问题,佳能此批问题相机不会召回”,轻描淡写,一笑而过罢了。
(本文刊发于2006年《销售与管理》)
庞亚辉: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国内知名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和危机管理专家,多家企业咨询顾问。著有企业危机管理专著《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推出国内第一份专业咨询报告--《2007中国终端水处理产品实战咨询研究报告》,即将出版《品牌长青》一书。庞先生同时是东方卫视、第一财经频道、CNBC等电视机构商业财经类栏目特约专家,多家知名经营管理商业类杂志签约专栏撰稿人,培训机构签约培训师。
欢迎联系沟通,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13341921106
公司网站:www.ezhuoyue.com个人博客:http://pangyahui.chinavalue.net/
附:佳能、柯达“质量门”案例
佳能陷“质量门”风波
2006年10月,一些消费者反映佳能S1IS数码相机CCD有质量问题,数十名消费者集体在网上投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佳能于10月底提出免费维修方案,同时还追加了另外十多款数码相机的CCD免费检测维修服务。
但消费者并不满意佳能的解决方案,认为佳能公司生产并销售的佳能S1IS型号数码相机存在质量缺陷,以致不能正常使用,而佳能只承诺给予“免费维修”,这无法保证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2006年12月5日,全国36名佳能消费者正式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佳能全额退款并承担一切诉讼费用。第二天,佳能中国公司对媒体表示,将会积极解决此事,但由于不涉及人身健康问题,佳能此批问题相机不会召回。
同为数码品牌,柯达也遭受“质量门”风波。2006年8月,343名消费者投诉柯达LS443型数码相机存在质量问题,中消协随后召开“听证会”,该会议最终引发柯达与中消协及消费者之间的严重对立。此后,由维权消费者组成的神秘QQ群现身,表示拒不接受柯达提出的“付费升级”方案。一向表现强硬的影像帝国柯达,终于向消费者放低姿态,但在最关键的赔偿方案上,柯达认为有的产品早已过了保修期还想免费更换或全额退货,这根本难以实现”,于是仍然坚持“付费赔偿”不会改变。目前,柯达的数码转型已进入最后一年的冲刺阶段,但业绩上却连续8个季度亏损。由柯达维权者组成的QQ群至今不愿接受调解方案,并准备继续向媒体“投诉”柯达。柯达北亚区掌门叶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柯达在整个“质量门”事件中犯下了“缺少沟通”的错误,“质量门”事件已对柯达最看重的数码业务形成直接打击,“不能说对销量没有影响”。
[1] [2] 下一页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