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的商业道德 ★★★ 一场商业反间谍战终于画上句号。可口可乐的“内鬼”威廉斯以及其同伙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在这个案件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对百年冤家居然站在一起,无形中使世人对这起案件更加关注。作为商业上的“冤家对头”,百事可乐并没有像有些公司那样,为获得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而不择手段,况且此次是有人主动“投怀送抱”,从常理而言,百事可乐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常理有时也会失准。我们暂且不讨论威廉斯等人的目的,仅探究一下百事可乐的“反常”行为。有人说,眼下的百事可乐并不在乎可口可乐的这点机密,如果做个顺水人情却可以在大众面前树立起一个公正的形象。百事可乐虽然没有得到可口可乐的机密,但显然是这个案子的最大赢家。
不过,有一点不能忽略。一份陌生人的来函,可能是无理取闹,也可能确有其事。在并不熟悉所谓“Dirk”底细的背景下,百事可乐没有选择置之不理,而是不动声色地主动告知自己的冤家可口可乐。如果百事可乐没有理睬“Dirk”,那么“Dirk”是否会转而向其他饮料企业卖机密呢?不管百事可乐心机是否真的有某些人所揣测的那么深,但至少从某种程度上,百事可乐对这件案子的破获功不可没。
事情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百事可乐没有接下“Dirk”这个“单子”,也许并非它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惧于美国为商业而编织的严密法网。百事可乐也不得不考虑,产品配方也许对其有用,但它也要考虑到如果事情败露后可能对公司带来的致命打击,那时将不再是惩罚的问题,而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
也许从美国商业环境这一大背景来观察这次“泄露门”事件更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没有人愿意承担推动公司灭亡的千古骂名,百事可乐显然也不愿意。
其实,百事可乐这种做法本就是一家成熟大企业的本分之举,但反观国内外商业市场上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一举动实在树立了一个范例。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