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锵:我是创业经理人 ★★★ “谁都能是拍客,拍客无处不在。过去只有电视台的记者能拍摄新闻,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视频拍客。”在优酷网办公室,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同记者分享他拍摄的短片。他喜欢旅游、录视频,创业也选择了做视频网站。40岁出头的古永锵永远是精神饱满、快乐、积极的状态,果断、商量的语气,采访中爽朗的笑声不断。
视频网站:快者为王
《华夏时报》:您说过,“2007年,视频出现分水岭”。视频网站的行业发展趋势怎样?
古永锵:视频网站这个领域的竞争,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资金。2007年没有1亿元视频网站做不大,而视频网站的寡头时代,在2008年表现得会更明显。如今,领先的视频网站已初见规模,每天几千万的播放量,2008年有望做到每天超过1亿的播放数量,2009年将突破亿元收入大关。
随着视频应用的规模化,今年是网络视频的收入元年。我们7月份开始签单,招聘销售,主动卖广告,但目前没有达到规模。从有用户、流量,到规模化、能经营,这需要一个市场的培育期。
韩国等视频网站的收入已达千万美元,我国在视频网站的发展上相对差一到两年,将来这个距离会越来越短。
《华夏时报》:与过去相比,视频网站的发展环境有什么新的或实质上的变化?
古永锵:互联网发展很快,无论从用户人数,还是从广告上、互联网的发展都为视频网站的发展做了一个铺垫。如今,媒体平台相对成熟一些,跟10年前比,发展速度更快,行业越来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
门户跟视频网站在技术上的投入不一样。门户的投入,主要是在人员跟市场推广上花很多钱,而技术上的投入,作为成本的比例不是很大,相反,对于视频网站,技术上的投入占到三分之二的成本甚至更大。
《华夏时报》:过去视频网站市场的竞争是资金和技术门槛,下一步的竞争门槛是什么?怎么领先?
古永锵:视频网站的发展,“快者为王”,这体现在三个方面:快速播放、快速搜索、快速发布。而快者为王,要求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撑。
2007年跨过技术、资金门槛,要求服务器、带宽够好,有流畅的播放体验。到2008年,领先的视频网站,除要达到“快者为王”的三个要件外,还要必须具备用户规模、品牌认知、差异化三个要素。也就是说,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
关注收入模式
《华夏时报》:您怎么想到创业去做视频网站?您是拍客吗?
古永锵:我的爱好,一个是旅游,一个是录视频,从门户网站出来创业,自然就想到这两个了,但是旅游网站机会已经过去了,于是就做视频网站了。创业的项目要考虑三个因素:机遇、兴趣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恰好网络视频满足这三个条件。
拍客?我当然是拍客啦!播客讲自己,自拍,播客的定位太窄了,拍客的想法,就是基于原创的门槛高,找剧本、演员,太专业,不容易普及,所以我们提倡“拍客文化”。
《华夏时报》:目前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怎样?据说没有一家超过20%的份额,优酷网怎样朝这个竞争中行业领头羊的方向努力?近来优酷网发展的重心是什么?
古永锵:网络视频2006年是进入的时代,很多网站,有人说是十几家,2007年格局发生了变化,是快速集中的时代,没有一家超过10%的市场份额。2007年年中调查显示快速集中的态势,优酷网占25%,明显领先其他网站。2008年步入寡头时代,领先的就一两家,市场份额会比较大,竞争开始见分晓。
之前,我们一直在关注技术、产品,应该说,到2007年上半年,几乎没考虑过收入模式,接下来,工作的重心转向收入模式。直到今年年中,我花在收入模式上的时间比例还不算大,但第四季度在这方面花时间明显比第三季度多一些,明年将花更多时间。
在收入模式方面,我做媒体已10年了,对产品模式有信心,对收入模式的经验更足!对于网络广告,我1998年入行,2000年卖互联网广告。
《华夏时报》:对视频网站的赢利模式、对网络广告有什么新的探索?
古永锵:我们10月份主推在视频里面的图片广告,让用户看视频时不太干扰用户体验,对于前贴广告,我们比较保守,只考虑3到5秒的广告,不会做长的广告。
我认为,一个趋势是视频与广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故事情节里面把广告元素绑进去,用户也喜欢看,相当于一种视频软文。
明星穿的衣服,你点击就可以买,就可发展一种电子商务广告,还可发展手机增值业务等。这个广告的价值链在产生过程中,但平台要先起来,视频时代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多支持软广告,让硬广告的比例越来越低,软广告增加。
我是创业经理人
《华夏时报》:与您过去的工作经历相比,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创业一年多来,当老板跟当职业经理人,角色不同,有何不同的感受?
古永锵:我是创业经理人,不是职业经理人,在联想、IBM等大型、成熟的公司才是职业经理人,因为我是在一个创业的公司里面做管理工作。当时在搜狐,我是从几十人的小公司开始做起,当时搜狐总资本200多万,后来慢慢做大,等我离开的时候有1600人。
与离开搜狐前相比,我现在的工作是管理一个产品、业务、合作关系都较成熟,规模性赢利的公司当然会有不同。现在的小公司很灵活,没什么局限框架,可能大公司80%的业务是传统业务,20%的内容涉及到创新,而小公司更专注做一些新的东西,团队更精干,部门更少。
现在创业,在管理、决策、战略、文化上都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想法和烙印会更多一些,考虑问题会更多一些。作为创业者,适应能力要强,从小公司到成长为大公司,变化的过程很大,承受能力要强,要面对高峰和低谷的波动。
《华夏时报》:您怎么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从个人职业发展上,创业,是否因为职业经理人做到一定程度,就有了天花板?
[1] [2] 下一页 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