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江湖:从暴利神话到利润崩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佚名    2009-3-17     次浏览    进入论坛

送走了一批经销商后,老朱(化名)坐在了记者面前。

双手很有礼貌的接过记者递给的名片后,老朱并没有交换他的名片——他并非失礼,而是遵循“江湖”规矩:常以姓氏相称,不问对方的公司、职务,维系关系的唯一工具,仅是便捷而又可时常变换的手机号码。  

作为游离在“灰色”产业边缘的商人,老朱的警惕与小心有着逻辑的必然——在深圳从事手机生意逾六年的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获得原信产部颁发的手机牌照;他运作的相当部分的手机未经过入网检测。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做”的手机,最终同诺基亚们一样,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庞大的手机消费市场恣意伸展。

悄然之间,他“做”的手机被冠以一个别样的名字——山寨机。

凭借低廉的价格和某些匪夷所思的创新,山寨机在广大三四级市场迅速“蹿红”,并对传统的国产品牌手机构成直接冲击——近年,在一些国产品牌机日显颓势的年报上,“山寨机泛滥”均被视为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山寨机产业也因此备受指责,甚至引发了以政府主导的针对山寨机的严打行动。

“与品牌军相比,我们几乎是在夹缝中生存。”老朱感叹,但这并不妨碍他比品牌机“混得更好”——在多年的“山寨生涯”中,老朱积累了颇让旁人忌羡的个人财富,尽管他还算不上是“山寨江湖”中的大佬。

深圳市手机协会副秘书长苏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山寨机的存在有着自身的产业逻辑,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市场的切实需求。”这亦是老朱们得以“笑傲江湖”的深层原因。

在更高的产业层面,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则认为,“山寨机”是一种自主创新的初级产品。乐正倡导:政府应积极引导“山寨”企业,走出“山寨”,进行产业升级。

“打算上岸吗?”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老朱始终不愿正面作答。

“世上本无山寨”

“世上本无山寨。”老朱戏谑地说。

在中国手机产业起步阶段,国产品牌手机可谓风光无限。“当时一款国产手机的厂商利润,好的能做到千元人民币以上。”原TCL通讯一位负责市场的人士对记者透露。这从2003年TCL通讯的财报中,可窥一斑。当年前九个月,TCL通讯主营业务收入73.92亿元,同比增长21.39%,净利润更是高达18.90亿元。

“2003年前后的手机行业,处在暴利时代。”当时,还在从事某国产品牌经销商的老朱忆述,整个产业链都充斥着暴利,“当时仅TCL的省包商,一年利润过亿元的,不下十个”。

也正是在这一年10月,国产品牌机的市场份额达到60%——首度超过外资品牌,成为市场的主宰。此时,整个市场充斥着狂热,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产能动力,再度被空前激发。一时间传统电话机厂商、数码厂家纷纷转型手机生产。

“还有不少品牌厂家的研发、销售人员合伙出来做手机的。”原来在某国产品牌厂商任职的人士透露,当时私底下流传一种说法,“有本事的出来单干,没本事的才在厂里呆着”。

另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来自经销商队伍。通过手机销售积累大量财富的经销商,开始向更高的产业利润进军。

在“由商转厂”的大军中,老朱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典型的公司架构是:“几个国产品牌厂家出来的技术人员、其他电子行业从业者和手机经销商凑成一家公司。因为经销商对市场渠道最为把稳,往往是项目的出资方。”

老朱则这样对记者分析背后的产业支撑,由于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电子制造产业链的基础,让其责无旁贷的延续到手机制造业的辉煌,“你在华强北,可以采购到生产一款手机所需要的所有配件”。

相比较品牌厂商,这类手机厂商的产业分工更为细化。

就是在这个时候,此前曾制约手机产业普及发展的技术门槛也不复存在。2004年,来自联发科的手机解决方案在这些手机厂商中规模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机行业的制造门槛。在此之前,稳定而廉价的芯片供应,一直是这个“江湖”的瓶颈——无论是2000年初使用较多的wavecom模块,还是2003年左右的ADI芯片,其价格和稳定性均缺乏竞争力。也正是因为如此,2004年,被视为“山寨机元年”。

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起,在东莞、宝安一带陆续建立的手机代工厂就超过百家,年产能超过千万部。而在产业上游的方案公司,也不下200家。“从理论上说,在深圳你想要玩手机,唯一需要准备的就是筹措资金,其实这也不是问题。”老朱说。

“又挣了一辆宝马”

“几乎每一天,你都能看到有新人进入手机行业。”老朱对记者描述的是2005年前后的“手机江湖”。他称之为:“最疯狂的年代。”

一个细微的变化是,投身手机行业的,已经不局限在手机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很多与电子产业毫不相干的人,也疯狂涌入。”老朱回忆,不少从事矿业、房地产、甚至服装行业的商人,都开始将在既有行业积攒的“热钱”,投资于手机业。

据多位深圳手机界业内人士估计,2005年初,深圳及周边地区大小“山寨机”厂商大约在200到300家,到2006年陡然扩容到“至少上千家”。

与品牌手机相比,山寨机在运作方式上表现出超强的灵活性。“由于分工细化,我们一款机型从立项到开模,再到量产,最快15天能搞定。”老朱告诉记者,相比之下,部分国产品牌厂商仅立项环节,就需要半年。

而低廉的价格和多元化的功能,则成为山寨机迅速切入市场的利器。据老朱回忆,2005年,山寨机售价较品牌机约低40%。而双卡双待等“创新”功能率先在山寨机推出,更让山寨机一度引领手机创新潮流。

在广大三四级市场,山寨机迅速成为热销品。

与此相关,一条与传统渠道并行的山寨机销售渠道,也悄然成形。据《中国手机市场营销攻略》一书作者龚兵博士介绍,有别于品

[1] [2] 下一页

录入者『lihanni』将此文收藏到 天极网摘 新浪VIVI POCO网摘 365Key 和讯 Google书签 雅虎收藏
知行经理人声明:
本文系知行经理人( http://www.manager365.com)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同意文章观点,文章只限于网友学习交流之用,若有侵犯原作者权利之处,请与本站联系。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知行焦点原创文章
站内搜索
文章 下载
最新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文章
最新热门图书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