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2004营销的八大力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9 |
「结构调整」
从2004年4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开始,我国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拉开了序幕。面对过快增长的投资,中央及时采取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出台如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调整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实行新的用电政策、鼓励扶持粮食生产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此次宏观调控不是单纯为了控制总量,而是为了调整结构;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既快又好地发展。一方面通过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实现"控制总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实现"调整结构"。
「银根收紧」
去年下半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等影响,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出现过快增长势头。为此,中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采取适度从紧的取向。人民银行在去年8月份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超额准备金的基础上,今年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在不到20天内先后两次宣布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左右。同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向贷款增加较多的商业银行发行500亿元定向票据,收紧放贷能力。发展改革委与银监会出台了加强窗口指导和银行监管的措施,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起来,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钢铁等过热行业的信贷投放。
「电煤"危机"」
今年以来,火电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煤炭货源奇紧,发电厂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二是价格奇高,煤价几乎每月一涨,火电厂基本都在亏损的边缘上运行。尽管铁道部今夏集中20天时间抢运电煤,但电煤供不应求的窘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今夏18省份电力紧缺,拉闸限电超过14万条次。为疏导煤炭价格上涨对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调整南方、华东、华中、华北4个区域电网的电价,今年1月和6月,工业用电连续两次上调价格。而由于电荒导致的不同程度地拉闸限电,粤许多制造型企业被迫部份停工,导致大量订单流失。更令人忧虑的是,电力一贯充盈的宁夏、青海等地今年用电需求也呈异常增势,这与电荒催生高耗能行业向中西部转移不无关系。
「油价飚升」
2004年,原油涨价带动一系列原材料价格暴涨,其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亚于电荒。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创下了21年来的新高,其中纯碱、苯、包括塑料等石油衍生品的价格涨幅超过40%。而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最厉害的行业排名依次是采掘业,价格涨幅达5%,第二是机械设备制造业,价格涨幅达0.99%,第三是化学工业,涨幅达到0.66%。毋庸置疑,油价上涨直接增加了经营成本,特别是以塑胶、苯为原材料进行生产的玩具业、塑料业、日化业、陶瓷企业所受的影响立竿见影,甚至一些远离石油产业的企业,也因产业关联性而不能幸免。为此,它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联合提价来渡过难关,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绝非长久之计。寻求可替代原料、改变高能耗,转型做高端产品及向内挖潜,才是居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的真正出路。
「民工荒」
2004年,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不得不严肃面对"缺少熟练工人"的窘境——今年春季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中国一些主要工业领域和出口省份。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改革开放后仅见,且目前势头似不见减弱迹象。而在此之前,企业界广泛认为,保持民工的低工资是保持中国低成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需,但"民工荒"打破了这一共识。专家指出,"民工荒"的爆发并非偶然,这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进城打工成本增高的双重因素导致的。而"民工荒"最直接的经济信号是:即使在短期内,民工工资势必提高,也正在提高,从而制造业成本因此增加;而民工进城机会成本(农产品价格和打工成本)的提高,对于当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反倾销」
2004年,从家电到家具、再从纺织品到食品,从中国出口产品所受到的遭遇,以及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贸易纠纷不难看出,出口高速增长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针对对象。毋庸置疑,2004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这将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2004年对华进行反倾销立案的国家,已从发达国家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反倾销案涉及中国出口的众多产业,前六位的涉案产品分别为贱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机电和音像设备、杂项制品、纺织品、玻璃和陶瓷制品,这六类产品案件数合计占75.8%。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一改以往的"隔岸观火"或"忍气吞声"的心态,以平常心去积极应诉,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1] [2]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2005年十大热点词汇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